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专业代码:080905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河南省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开拓创新精神,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农牧、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等领域,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二)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科学知识;
(三)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四)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六)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七)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八)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十)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一)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弹性修业年限为3-6年。
(二)最低毕业学分。本专业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76学分:必修课12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0学分,学科基础课56学分,专业核心课28学分);选修课22分(公共选修课10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0学分(包括生产见习独立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和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
(三)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修业期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六、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
七、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物联网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营维护与管理等工作。